心梗,不能忽视的这些痛!
一提到心梗,也许眼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:
患者突然用手捂着心脏的部位,面露疼痛的样子,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小瓶药,服药后缓解。
殊不知,心梗时或者心梗之前会发生其他部位的疼痛,比如嗓子疼、胃疼、肩膀疼等,而这些疼痛有可能会造成患者的误诊或延迟就诊。
为什么嗓子疼、胃疼、肩膀疼
也可能会是
心梗的症状呢?
痛觉是由神经传导的,脊髓是神经传导的总干道,疼痛感通过脊髓传到大脑,经过大脑各部门的整合加工后产生疼痛感觉和疼痛反应。
在这加工过程中,有可能会产生误判,会误认为疼痛不是来自于心脏。
目前认为,心梗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放射到肩臂,出现类似肩周炎的症状。向后放射到后背,出现后背疼。另外,还有可能出现嗓子疼、胃疼等。
如何判断这些疼痛
与心梗有关呢?
首先,嗓子疼、牙疼、胃疼、左肩疼、上肢疼,这些症状明确和活动量相关,比如上楼梯、搬东西、走快了就容易发生疼痛,就非常有可能是心梗的预警症状。
其次,如果症状发生的部位并不限制这个部位的功能,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。颈椎病的疼会影响肩臂功能,上举或外展受限。而如果这些症状通过一些物理方法比如变换姿势、揉压、按摩等,没有办法改善的话,我们需要考虑它来自于一些内脏疾病。感冒除了嗓子疼还有一些其他症状,如流鼻涕,打喷嚏。心梗不会合并有这些症状,而往往伴随着呼吸不畅、胸闷、憋气大汗等症状。
第三,疼痛持续的时间。感冒的嗓子疼是一个炎症,炎症的持续时间会有一周,而心梗通常不会到一周。心梗前的心绞痛和前驱症状不会超过半小时,心梗的症状通常不会超过一天。
心梗是怎么回事?
心梗,全称心肌梗死,在认识心肌梗死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心脏。
心脏24小时不停“营业”,不间断为全身输送富含营养和氧气的血液,心脏本身也需要血液里的营养和氧气来维持自身运转。如果说心脏是个“水泵”,冠状动脉就是连接水泵的水管,水泵和水管形成人体生命管道线。心脏把血液泵出去,通过布满全身的血管给沿线的器官输送营养和氧气,并把产生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来,周而复始循环着。
正常情况下这条生命的管道线能够畅通无阻地输送营养和氧气,那么全身就充满能量。一旦管道狭窄或者被堵塞,水泵自身营养不够,出现故障,就会产生一系列后续症状。冠心病就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,心肌缺血、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,它不是一种疾病,而是一类疾病,这类疾病归根结底是由于血管里长了斑块使得血管腔变窄甚至堵塞,给心脏提供的能量减少甚至没有了而引起的疾病。
心梗的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
有哪些?
传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、超重肥胖、血脂异常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。以吸烟为例,烟草中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,可损伤血管内皮,导致血脂在内皮沉积,促进动脉粥样硬化,形成斑块,逐渐形成血管狭窄,心肌缺血。一旦斑块破裂,就会形成血栓,堵塞血管,导致心梗。
另外有一些因素可以诱发心梗,如情绪激动、工作劳累、运动过度、精神压力大、熬夜、抑郁焦虑、天气环境骤变等。
心梗了怎么办?
在很多人的认知里,心脏病患者要随身携带急救药——硝酸甘油,一旦发生心梗,及时用药就能缓解。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是扩张血管,增加心肌的供血。实际上硝酸甘油只被推荐作为缓解心绞痛的心肌缺血症状。
通常,心绞痛发作时服用硝酸甘油1-3分钟后症状可以完全缓解。而心梗是由于血管完全闭塞,导致心肌的收缩率下降,心排血量下降,血压降低等。这时用硝酸甘油,不但起不到挽救生命的作用,反而会使得血压降得更低,甚至导致更严重的状况。
心梗了,正确的做法是:停止一切活动,马上就医或拨打120。有研究发现,心梗患者在发作最初的2-3小时死亡率最高,越早开通血管,可减少心肌的坏死,时间就是“心肌”,时间就是生命。